所以甲骨文当中就发现了左手和右手一起的字,表示双手一起。
金文
到了金文,把中间的一笔拉长了,表示两手还拿着一个东西,不光是说两个手,而是在做事情,在比划什么。
小篆和隶书
到小篆时,仍旧是两个手。
隶变变化的比较大,两只手的手指连成一笔的横(一),把两个手竖各写了一笔,表示这是两个手,就有了“廾”的字形。
“廾”一般不单独使用,它和其他汉字或汉字部件组在一起来造字使用。
比方说我们摆弄东西的“弄”,什么东西是古人经常爱用两个手摆弄呢?那就是一块美玉。
中国人对玉有独特的文化情结,一个人要得到一块美玉会经常拿两个手在那摆弄。所以摆弄、玩弄的“弄”上面是一个“王”字,就是就是一串美玉。
下面的“廾”是两个手玩弄,于是“廾”又叫做“弄字底”。此外还有“舁”,抬轿子的意思。
“廾”一般不单独使用,它和其他汉字或汉字部件组在一起来造字使用。
比方说我们摆弄东西的“弄”,什么东西是古人经常爱用两个手摆弄呢?那就是一块美玉。
中国人对玉有独特的文化情结,一个人要得到一块美玉会经常拿两个手在那摆弄。所以摆弄、玩弄的“弄”上面是一个“王”字,就是就是一串美玉。
下面的“廾”是两个手玩弄,于是“廾”又叫做“弄字底”。此外还有“舁”,抬轿子的意思。
“廾”与共同的“共”字读音相同,“共”就是四只手的样子,两个人一块抬东西使得四只手就成了“共”。
金文
从金文看像两只手抬一个盒子(口),小篆时被抬的盒子写成了“廿”形,似人们以杠相扛,双手相托,四手合力。
隶书
隶书去小篆笔画的圆润为今天“共”形,楷书沿用,为共同之意思。
此外,古人行礼亦是双手合十抬起,因强调手势,故加提手(扌),就有了拱手的“拱”,行礼必然内心里敬重,故加心字底()为“恭”,等等。
我们讲了一个手的代表,讲了一个右手,同时把左手也代表了,以及左右手的同时使用,然后两只手,四只手,如兴字。可见几千年前,古人早已心灵手巧了。
我们讲了一个手的代表,讲了一个右手,同时把左手也代表了,以及左右手的同时使用,然后两只手,四只手,如兴字。可见几千年前,古人早已心灵手巧了。
内容来源:白双法教授著《双法字理》第二辑文部
更
多
精
彩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