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实上,人之所以在冬天更容易赖床,根本原因不是缺觉,而是受到了一些环境和生理因素的影响。
1号影响因子:褪黑素
冬天,人体内会分泌更多褪黑素。褪黑素是—种助眠激素,由大脑中的松果体分泌。
虽然褪黑素全天都会分泌,但在黑暗环境中,褪黑素的分泌、释放会达到顶峰。
视网膜上的光敏感细胞会通过不间断捕捉环境中的光亮,给松果体发出信息,控制褪黑素的分泌速度。
冬天夜长昼短,人在睡着后长时间接触不到光,松果体就会持续分泌大量的褪黑素,因此人在昏暗的清晨很难快速苏醒。
2号影响因子:二氧化碳
人始终都在吸入氧气,呼出二氧化碳。冬夜人们—般不开窗,通风少,第二天清晨时室内含氧量达到最低,人吸入的二氧化碳浓度较其他季节同时段更高。
人吸入较多二氧化碳时,中枢神经活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,就会产生嗜睡的症状。
3号影响因子:温度
冬天的清晨,除了气温低,褪黑素分泌多也会导致人的体温降低。温暖的被窝就会让人更不愿意起床。
4号影响因子:心情
在冬季,人更易产生孤单、害怕等负面情绪,而床往往能成为人心中的“安全地带”。在寒冷的清晨,人会更依赖床。
02
赖床也有好处?
研究发现,赖床对人的心脑血管有一定好处。冬季气温低、环境干燥,人的血液黏稠度会变高,在床上躺卧一夜,血液循环会变慢。
如果刚睡醒立马起床,人的血液循环还没有恢复正常,大脑供氧不足,容易头晕眼花,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
清晨,睡了一夜刚醒来,人可能会觉得肌肉酸疼。这时,如果能赖—会儿床,全身的肌肉关节就会逐渐舒展开。
但是,赖床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内,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,头昏脑涨。
如果因赖床而错过早餐,人的肠胃可能会遭殃了。
—直赖床,就得—直憋尿或憋便,体内的排泄物无法及时排出,可能会导致人错失“便感”,甚至影响泌尿系统健康。
长期赖床还容易造成人体激素分泌紊乱,扰乱生物钟,造成人的睡眠“黑白颠倒”,影响健康。
03
冬天如何科学起床?
首先,闹钟响后,打开床头灯。灯光不但会抑制褪黑素分泌,还会促进神经递质血清素分泌,让意识快速复苏。
还可以在床头放个盛满温水的保温杯,睡醒后喝一些水,既能补充水分促进血液循环,又可以帮助肠胃蠕动排出废物。
在床上躺卧5到10分钟,伸伸懒腰,帮助肌肉苏醒。起床后开窗换气,补充氧气,让大脑清醒。
来源:我们爱科学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